第 189 章 小人书破坏者(1 / 2)
其实,赵四海决定辞去二大爷的位置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他在这个位置上,确实能够对易中海形成一定的压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四海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特殊的十年即将来临。
在这个特殊时期,担任二大爷这个职位意味着要接触大量的琐事和麻烦事。
赵四海深知这些事情会给他带来无尽的烦恼和压力,这并不是他所期望的生活。
因此,经过一番思考,他毅然决定辞去这个职位,以摆脱这些不必要的困扰。
虽然原著对于那特殊的十年只是一笔带过,但赵四海凭借自已的洞察力和对历史的了解,清楚地知道在那个时期肯定会有许多琐碎而棘手的事情发生。
让刘海忠去处理这些破事,对于那个草包来说,或许正合适。
与此同时,易中海回到家中,心情有些沉重。
易中海默默地坐在椅子上,自顾自地抽起了烟,思绪如烟雾般弥漫开来。
今天发生的事情完全超出了易中海的预料。
首先是贾家的家底被曝光,这让他感到十分震惊。
其次,赵四海竟然辞去了二大爷的职位,这更是让他始料未及。
对于赵四海的辞职,易中海内心其实是有些高兴的。
毕竟,控制刘海忠要比控制赵四海容易得多。
然而,他的心中始终萦绕着一种不安的感觉,总觉得这里面似乎隐藏着一些他所不知道的事情。
否则,赵四海怎么会如此突然地辞去这个职位呢?
刘海忠回到家,对着老伴喊道:“今天给我多加个鸡蛋,我高兴,多喝点。”
从新当上二大妈,听到刘海忠的话,直接去厨房给刘海忠炒鸡蛋了。”
刘光天哥俩看着父亲这样,心里安心了不少,毕竟刘海忠高兴,他俩也就不用拨打了。
回到家后,赵四海看见女儿正在批改奏折,就是拿着玉玺在小人书上盖印,多的都快看不出小人书上的画了。
就这种破坏小人书的行为,跟文物破坏者乾隆有一拼了。
乾隆皇帝爱好收藏书画,但却有一个“特殊癖好”。
那就是喜欢在自已喜爱的书画上大量题字、盖章。
这种行为被一些学者视为对文物的破坏。
乾隆在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被乾隆盖上了大量的印章,并且在空白处写了一个巨大的“神”字。
《富春山居图·子明卷》(赝品)被乾隆题跋了55处,画上密密麻麻的题字和印章几乎“体无完肤”,一幅原本清雅的画卷被搞得满目疮痍。
王献之的《中秋帖》被乾隆狂盖了80多个印章。
苏轼的《寒食帖》复制品上,也被乾隆盖上了鲜明的大红色印章,扰乱了文字本身传达的情绪。
乾隆不仅在书画上“大展身手”,还强行在瓷器、玉器等文物上刻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