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4章 德芸小考(2 / 2)

加入书签

“哈哈哈哈哈!”老郭和高丰对视一眼,接着一同笑了起来。

他们俩一笑,紧张的氛围就少了一大半,剧场后头站着坐着的师侄们也齐刷刷的给齐龙、东强两位师叔鼓掌。

两位师叔太厉害了,他俩的座都隔着郭德冈和高丰,根本没有对活儿的情况。

复刻舞台事故,然后用默契简简单单的就把这个事故变成了像是设计好的包袱一样。

齐龙在东强加速的时候也加快了速度,东强紧跟着就利用了《金刚腿》中,重复自说自话的手段,不断怎么讲。

接着齐龙师叔再以一个根本没听说过还很有效果的俏皮话做包袱,这要不是他们俩在模拟舞台事故,谁知道这是事故呢

不是对相声各种包袱手法都了解,不是多年舞台演出经验,不是多年合作默契,根本达不到这种天衣无缝的救场效果!

太厉害了,师侄们是心悦诚服啊,凭心而论,还他们在那样的位置,能想到这样的处理方法嘛

不能,还得练!

两个相声演员鞠躬受教,接下来是下一对,秦霄弦和孙九箱,俩人来了个《羊上树》,九箱那胖胖的演这种伦理哏天然有优势,一副老实人的样子,秦霄弦也演出了刻意让别人叫爸爸占便宜的灵动。

基本上是完全在模仿当初教他这段活儿的齐龙,刚接触相声你就是得模仿,现在看来做的不错。

至少齐龙可以在心里判定,这个世界的秦师侄比另一个世界走小鲜肉偶像相声路线的那个秦姓演员要更灵气!

其中也有一些瑕疵,被郭德冈指出来纠正。

师侄们一一登台,郭德冈、高丰一一点评,齐龙和东强反倒开口不多,除非被cue到,cue到了他俩就唱红脸,说已经不错了,但增加什么或者减少什么还能更好。

比如包袱丢出去要干脆利落,丢包袱那句,能减少的词尽量减少,什么片汤话、语气助词等等该删就删。

不能你话还没说完观众想出来你是什么包袱了,那就相当于你丢的包袱被人空中拦截,这怎么砸响

而如此多相声演员当中,出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解构相声的问题。

所谓解构相声,就是把一段完整的相声拆的七零八碎,让听多了传统相声的老观众听这段会有一种新奇的体验。

代表人物有:靳鹤南、朱鹤聪。

两人小碎话是真的多,但他们俩演这个有效果。

因为遍观全社,逗哏里头受气包形象的,就靳鹤南最合适,他顶多嚷嚷两句,其他的逗哏他不是这种形象的。

同时,遍观全社,捧哏里站在那,随便开口都让人想笑的,也只有朱鹤聪。

没办法,就是观众缘的问题,观众看到他那张脸,听到他张嘴就想乐,别人没这个条件。

所以只有他们俩是天造地设的解构相声表演人,其他人如果这样演,都是对他们俩拙劣的模仿。

哪怕齐龙和东强都不行,因为齐龙的形象不是受气包逗哏的形象,东强偶尔怼一次有效果,全场搅合相声就乱了。

偏偏,不知道是不是捧哏演员长期受逗哏的压迫,一个两个在台上都想学朱鹤聪,好几个相声,拆的碎的就没法听!

郭德冈看着齐龙,打趣道:“都是你带坏的,以前这些都规规矩矩的,你带出个朱鹤聪,全都学去了!”

“跟我可没关系啊,是他们没有找准自己的风格定位,我帮了帮忙,但不是每一对都是靳鹤南朱鹤聪啊!”齐龙摇头,表示不关他的事儿。

他一直在跟师侄们说,那种相声只适合靳、朱二位。

“你们要模仿,你有人家朱鹤聪那台上创作的脑回路嘛你有人家朱鹤聪那被撅的都说不出话了还笑脸相对的搭档靳鹤南嘛没有就别解构相声加邪包袱,观众不一定乐,反倒容易尬住!”齐龙正经的跟师侄们说道。

“叙事性相声,就好好的叙事,别想着和观众互动,别想着多么多么炸场,故事讲明白是最重要的,所以一切无关紧要的包袱,该丢就丢,哪怕是本子里本来就有的,也不要觉得不说对不起祖师爷。

互动性相声,你就别想着那么快的推进度,观众反应好,就多来几番儿,让效果更好。”

四位评审的点评可谓是句句干货,郭德纲就不说了,那是正儿八经的师父,高丰也是大多数人的代师,德芸总教习。

齐龙可没有教他们的义务,但他还是把自己能想到的改进方法掏了出来。

往小了说,是为了这次演出效果;往大了说他也希望相声发展越来越好。

他是不打算收徒的,因为不够狠心,觉得自己不是那种能狠心教育人的,顶多顶多将来高东强有了孩子,他可能会收一个。

而且高东强儿子还不一定说相声呢,他们高家不干涉子孙发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前提是喜欢的事情不能犯法!

“你们得感恩你们师叔啊,这些话在过去,不是磕头的师父都不往外教的,哪怕是磕头的师父有的都藏,他一点没藏!”郭德冈跟徒儿们说道。

他记得早晨刚见面,齐龙说“师侄们得多恨我”,所以开口告诉徒弟们,这师叔不能“埋怨”“怨恨”啊,那有活儿他真教啊,得感恩!

齐龙揶揄的看着郭德冈:“师兄,你藏什么了”

“我师哥家族的故事我藏起来了,没教给他们,相声界只有我一个人能说我师哥!”郭德冈接话也快。

“哈哈哈哈哈哈!”齐龙、东强、高丰一同笑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