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满腹经纶》(2 / 2)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您说着三国,怎么倒回去说上西游、水浒,还加上武侠小说和唐诗了知识太混淆了啊!”
“学得多了就容易混淆!”“没听说过!”
《三国》露了怯,齐龙这次改说才子佳人的故事,《红楼梦》,他说自己的《枉凝眉》唱的特别的好。
高东强一脸不相信,齐龙却非要表现自己,连带着唱之前的四句定场诗自己都要说一下,换上播音腔开始说:
【那啥那啥啥,那啥那啥啥,那啥那啥啥,那啥那啥啥!】
四句别看词一样,但情绪饱满,抑扬顿挫各不相同,前两句逐渐上扬,到第三句更是达到了情绪的顶峰,最后长叹一般的吟出了第四句。
“好您是一个字都没记住啊!”
“重要的是那种感觉,拍电影的现在不都有说数字的嘛”
拍电影念台词说数字这事儿,在娱乐圈也传了好久了,也是大众都熟知的梗,相声演员说的梗得观众熟知才更能得到笑声。
齐龙又开始唱了,又秀起来他那好嗓音!刚才的《女儿情》虽然是说错了,演的还比较浮夸,但唱出来的声音是好听的,闭着眼不看他“犯贱”还是可以享受的!
这次,齐龙没有那些浮夸的搔首弄姿,一张口就让观众如听仙乐耳暂明啊!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两句衣长,有的观众都开始闭目享受了,然而齐龙一个拐弯,让他们笑喷了出来:【一个挑着担,还有一个牵着马!】
“我就不该抱有期待,怎么又改西游了”
“你刚才说给我弄混淆了,学的多了就容易混淆!”
《红楼》露了怯,这次齐龙说到了最后一个,《山海经》,先说精卫填海,为什么填海呢因为大坏蛋!就该填海!
搭档赶紧纠正他,精卫是炎帝的女儿,说的是上古神话故事,给他讲了一遍《山海经》的原文。
齐龙恍然大悟,用大白话复述这个故事:“哦哦哦,我懂了,精卫坐着小船,突然海里起了大浪,她不由惊呼:‘nia,nia,风浪太大了(陕省方言)!’”
“您这精卫怎么还说陕省方言啊”
“炎帝是陕省人啊!”
《山海经》露了怯,齐龙说起了哪吒闹海,说哪吒熊孩子把自己弄得跟泥鳅一样脏于是在海里洗澡,搓泥!
“东海龙宫三太子烩饼!”
“敖丙!”
“敖丙正吃着烩饼呢,泥突然就掉到他的龙须上了,敖丙大怒:这是干猴么呢(唐城话)”
“您这东海三太子还是个送外卖的啊”
被现挂的金飞顿时哈哈大笑,观众也因为前不久的节目跟着乐了起来。
然后,一个河南口音的夜叉,上去就和哪吒打起来了,哪吒舞动自己的呼啦圈和红丝绸,搅得风浪大起。
“这时候精卫划了个小船:niania,风浪太大了!”
“胡说,哪有精卫的事儿,还有您这怎么一个角色一个口音啊”
“区分人物嘛我说什么你都能答上来,niania”
“精卫!”
“猴么”
“敖丙!”
“弄啥嘞!”
“夜叉!”
“对喽!”
“行吧,您别说这些了,没有精卫的事儿”
“行,没有精卫的事儿,哪吒搅动风浪,风浪直接淹了金山寺,一个名叫法海的和尚立马喊道:‘老子惹那个喽’(川省话)!”
“去你的吧!”
至此,相声结束,整段相声都是一个逗哏在胡说八道,捧哏来纠正的事情,由于说的都是大伙都知道的名著、典故,因此笑话闹得不小。
节目需要紧凑,俩人的节奏也是相当的快,包袱一个接一个,好些观众的笑都没停过。
撒北宁上台指着远处一位观众道:“我亲眼看到那位,笑的眼泪都出来了,感谢二位的精彩表演!”
这是苗阜王声的一段全程高能的相声,一战封神,强烈推荐(作者的观点和文中主角一样,别在意什么相声演员之间的恩怨,咱就是看客,看的高兴就好!)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