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5章 美妙的事情(2 / 2)

加入书签

她听说陈媳妇儿开店不小,盈利丰厚,院内众人羡慕无比,都在担忧这家丝绸店铺是否会走上公私合营之路。

“那肯定的,这是大势所趋,国策如此,所有店铺都要公私合作。”

易海立即应声,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即使店铺还是叫做‘雪茹丝绸’,但实际上,公私合营之后就不再是个人资产了,将成为公共资产了。”

“作为全民所有,我们人人都有一分。”

一念及此,易海心底便倍感振奋。

回想过去,王卫国那小子简直是天命垂青的对象——他来自乡野却有幸落户四九城,更是娶到了美丽有钱的老婆。

那时四合院中无数人嫉妒得眼珠子都绿了。

易中海的忌妒并不输他人多少。

如果王卫国对他这位大哥稍微有点尊敬也就罢了。

但事实上,王卫国从来不把他放在眼中。

易中海心底恨不得王卫国有什么不如意,深信在这个院子里抱有相同想法的人绝不少。

\"要是人人都有份,我们往后在陈雪茹的丝绸店买东西,应该就不会再收钱了吧?\" 大妈闻言兴奋不已。

确实如此,国有的东西本就应该让众人皆知共同享有。

...

不过,大妈不清楚的是,这\"人人有份\"是否包括他们在陈雪茹的丝绸店消费。

\"你到底在想些什么?如果公共财产都免费领取,那么公司发放薪水还有意义吗?\" 易中海甚至对于妻子这样的想法感到无奈。

谁曾道公有的就是不要钱?

如果一切都是无偿,直接废除薪酬制度岂不简单?

\"也对,话说回来,易大哥,王卫国家明天摆酒,咱送多少?”

大妈想到这点就忍不住有些可惜。

不过转念又想起明日本来就是王卫国家宴请宾客的日子,于是连忙接着提问。

王卫国选择在四合院中举办婚礼,已经事先跟院中的邻里通了气。

纵然平时内心不满王卫国,表面工夫仍是得做的,表达出席祝贺的决心。

参加喜宴理应备赠品,究竟送多少,大妈犹豫不决。

四合院之前也发生过邻居结婚的情况,通常也就是送五千、八千而已。

如今易中海身份已不同,成为院中的长者。

大妈不清楚是否还需要沿用过去的额度标准。

\"送什么礼物,我决定送三万好了,怎么说我也算院内的长者,身份不同以往了嘛。

\" 易海思索了一会后决定说道。

换作以前,这数目他会有些心疼,毕竟存点养老金也是必要的。

每一分钱都不能胡乱花费。

而今公私合并,铁饭碗已握,在职期间还能逐年加薪,退休后还有养老金可以倚仗。

对未来经济问题无需过度忧虑。

而且作为院内的长辈,易中海自认为有必要树立起表率作用。

\"三万?这么一大笔?\" 大妈有些诧异。

\"我身为院里的长辈,至少得有个样子,让大家看到。

\" 易海赞同地点了点头。

况且“他想着,王卫国和陈雪茹的遭遇本就艰难,做他们的长辈自然应当表露关爱”

三万元确实不是一笔小数目,往日对此心痛不已。

但转念一想王卫国家的收入减少和媳妇店面临消失,易中海心中舒坦许多,三千大洋也就算不得什么。

\"就这样定了!\" 大妈不再多言,她尊重丈夫的选择。

正月二十二日早晨,王卫国与陈雪茹早早就起身。

他骑车载着新娘,驶向民政局登记注册。

当时还未进入公私合并时代,领取结婚证书并不需要由工作单位出具的相关证明。

他们各自登记完个人身份后,工作人员询问双方是否同意自愿,然后愉快地盖了章并发给新婚证书。

五十年代的结婚证书就像一份典雅的奖状,

纸张竖排的繁体字 ** ,醒目刻有“自主”

、“自愿”

,周边配有精美花卉与丰实的麦穗,寓意美好的婚姻生活与未来的期望。

此刻的结婚证书上已经可以容纳夫妇的合照了。

王卫国和陈雪茹拿出他们早已预备好的两寸照片递了上去。

登记员用水胶粘贴好两人照片,排放在证书上,真诚地祝福道:“才子佳人,天造地设,恭喜两位同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