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洋商论丝(2 / 2)
丝赚到更多的银子。如果大家都是同意,最后写下一个价格同盟的承诺书,签字画押,共同遵守。
春娇用了几天的时间在行商那里游走,将纯如的想法说给了经营生丝与丝绸的行商们听,大部分行商听了纯如的主张都是拍手称快,也为纯如这种公平的经商之道所折服,纷纷签了那承诺书。
这其中只有楚秋的“飞鸿行”、谢东家的“东兴行”及潘家的“同文行”没有签。
原来,楚秋已经是铁了心以后要大力推广产自福建的生丝,而楚秋的岳父“东兴行”的谢东家当然是和楚秋一个主张,并且谢东家利用自己福建籍的身份,又联系了其他几家来自福建的行商共同抵制纯如的号召。
而“同文行”潘家则推脱说暂时没有经营“七里丝”的打算,自然也就没有必要签什么承诺书了。其实,就如那日潘启对潘有度所言,他本已盘算好想自家派人去湖州收丝,但潘启听说了楚秋的事之后,知道这条路好似行不通了。
正在潘启踌躇之际,馥宝儿的一句话让他茅塞顿开,馥宝儿对他说,潘家在湖州可以自己买桑田雇佣蚕农养蚕,缫丝之后再运到广州来,这样就不必为没有货源而烦恼了。潘启当下决定就按照馥宝儿的主意办,他也是更加佩服起这个即将过门的儿媳妇来,当然,他也是不忘告诫馥宝儿先不要将这个计划透露给潘有度,怕潘有度万一什么时候不小心说漏了嘴,就会打草惊蛇,弄巧成拙,让纯如提早防备起潘家来。
馥宝儿当然也是满口答应了下来,因为她是乐见潘启与纯如互有矛盾和成见的,只是她不能将这种想法透露给任何人而已。
纯如对于这三大家没有签那承诺书虽然很是失望,但她知道每家都有各自的难处,这样的事情是强求不得的,天下的事情哪有人人都是往一处想的道理。想到这些,纯如也就释怀了,她开始按部就班地开始实施自己的全盘计划,纯如心里知道,直到此时,“江浙丝绸商会
”的作用才得以体现,“七里丝”的价值才真正得到重视和体现!
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代表亨利是个聪明人,他得知了纯如这一连串的计划之后,也是快速地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纯如所做的这一切,表面上都是内部的重新部署和协调整顿,但最终的目的都是针对他们这些洋商而来的!真是按照纯如的这一番想法做下来,东印度公司或者是他国洋商以后想有“七里丝”的贸易,已经失去了话语权,完全处于被动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亨利决定找其他几国的洋商商议,暂时都停止“七里丝”的贸易,晾晒一下纯如他们,一旦时日久了没有生意可做,纯如定的那些规矩自然是不攻而破。
亨利很是得意自己能想到这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出来整治纯如,打定主意之后,亨利就分头走了各国的洋商代表处那里说了他的主意。
同样令亨利没有想到的是,其他各国的洋商听了他的主意之后,很是不以为然,理由很简单,“七里丝”的销路好,有可观的利益可赚,为什么不做呢?
晾晒?谁能见着银子不赚,去和纯如叫那个牛劲儿?又哪里有闲工夫和你亨利去扯皮?你东印度公司平时仗着势大,赚的是盆满钵满,现在你来和我们说暂停交易,我们的损失你赔啊?
在公行时,包括在后来的十三行里,你东印度公司骑在众人头上屙屎屙尿,现在又拿出往日派头来颐指气使,可此时谁又能听你摆布了呢?
说来说去,各国的洋商们对东印度公司都是怀有不满情绪,他们在贸易中多年受东印度公司的打压排挤,早已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气,现在亨利来说停止贸易,他们当然是不干。当然,这其中也掺杂了眼红、嫉妒,想看笑话,和亨利没有什么私交,对他不信任等等诸多复杂的因素在里边。
总之,亨利对“清威行”的“晾晒”计划因为得不到各国洋商的支持与呼应,到最后只能是几番四处碰壁之后胎死腹中,宣告流产。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