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尺水丈波(1 / 2)
与十三行进行贸易的洋商不止有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一家,但因为这家的贸易量巨大,所以地位和影响力显得尤为的重要和突出。
亨利主动找上门来商谈采购“七里丝”的事情让纯如更加坚定了信心,她认为无论洋商如何的在十三行内绞尽脑汁搬弄是非关系,总归目的还是来大清地界做生意的,既然是做生意,他们也是要找一个实实在在值得信任的行商作为合作伙伴的。
反过来,纯如那日与亨利言说的都是心里话,她觉得就应该是按照规矩办事,行商们坐在一起讨论,定下了合约,大家按比例分摊供货额度,赚了银子也是大家一起来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和气生财。亨利不想将贸易拿到十三行里去谈,只想着乘十三行混乱之机浑水摸鱼,纯如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她是不能让亨利得逞的。
现在十三行内争权夺利的人在那里拼死拼活,看笑话当看客的人在那里前仰后合,闹得是乌烟瘴气,不但没有了裁撤之前的公行清净秩序,众人也都好似失去了理智和根本。
纯如看在眼里干着急,但也是无计可施,这种局面下,没人能听她一句劝告的,也没有人能听得进去她一句建议的。索性她也就两耳不闻窗外事,决定自己主动与各国洋商积极接洽,她认为,眼前即使没有贸易,也要建立起密切的,彼此信任的关系,这是日后能有合作机会的前提。
纯如这几日拽着冰羽去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等各国的贸易代表处,她以个人的名义给各国的代表们送上了一些精美的小礼品,因为按照公行之前定的规矩,行商是不能私下接触洋商的,纯如知道这一点,所以她没有打出“清威行”的旗号。
为什么纯如此时出手与各国贸易的代表接洽?
之前,公行在潘启的领导下秩序井然,一切都是按照规程办事,不需要私下与洋商联络。而现在十三行内人心浮动,高尚作为总商除了在内部忙着稳固自己的地
位外,洋商这里面他也主要是盯着东印度公司不放,其他各国洋商因为贸易量小,高尚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也无暇顾及。这些洋商受了冷落,自然也就采取了作壁上观的态度,出现了消极的贸易态度,纯如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公于私,她认为此时必须要维护与这些洋商的关系。
与这些洋商接触时,一直是冰羽陪伴在纯如左右做翻译。冰羽虽然科考屡试不第,但没有想到他有惊人的语言天赋,他来到广州后因为总是来往洋商的聚居地,已经对各国的语言都是粗通了解,虽然是不会书写,但日常对话还是能轻松应付得过来的。
冰羽发现纯如在与洋商的交流中大方得体、侃侃而谈,对各国的外交礼仪也是熟捻于心、驾轻就熟,他也很惊讶纯如这都是在哪里学来的呢?难怪近一段时间里,纯如没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关起门来在书房看书,原来她一直是在为此做着各方面积极的准备!冰羽在内心里也是夫人愈加的佩服,甚至带着一种敬重,纯如的想法大多出乎冰羽的意料,也不是他能想象得到的。
但几天之后传来的消息却是令人震惊,东印度公司与“天宝行”、“孚泰行”签订了那二千担生丝的贸易合同。
纯如没有想到高尚真的就没有将这笔贸易拿到十三行内的台面上去与大家商议,而是私相授受直接就给了梁、易两家。
这是不能令人接受的。
纯如终于是沉不住气了,她要去找高尚理论一番。就在即将动身之时,忽听前面的伙计来报,说是一个自称十三行“高商总”的人来到了“清威行”,要见东家。
纯如听完也是一愣,高尚怎么主动来了?继而吩咐道:“请他进客厅里面来。”
高尚进了来,朝纯如一拱手,“纯如姐,兄弟冒昧前来,还望海涵!”
纯如见此时的高尚衣着穿戴十分鲜亮,身穿宝石蓝上等丝绸料子做的琵琶襟长袍马褂,上面有着广绣的技法用金银线镶滚的花边儿,雪白
的袖子内衬也是匀整地翻露在外,脚穿一双千层底的布鞋,同样是用料考究,做工精细。
只是这高尚一进来就叫她“纯如姐”,这让纯如听起来很是反胃。近一段时间里,两人之间虽然说没有发生什么正面冲突,但彼此关系却是形同路人,甚至比路人还缺少一份善意,这忽然之间就热热乎乎地称姐道弟来,既突兀,又肉麻,让人身上起鸡皮疙瘩。
“高商总说的哪里话,能光临寒舍,已经是蓬荜生辉了,请坐。”纯如一边说着,也是一边吩咐人献上茶来。
高尚端起茶碗,“滋溜”一声喝了一口,对纯如说道:“什么商总不商总的,在你面前我永远都是兄弟。前面有误会隔阂或者兄弟有怠慢的地方那也都是处处在公事上,私下来讲我自认为我们是没有什么矛盾的。”
高尚这样坦白的说话,尽然让纯如感觉无言以对,好像说的非常有道理,是啊,公事上有争执有意见很正常啊。高尚这是故意遮蔽了另外一个问题,因为私下老死不相往来,可不是没有矛盾嘛!
纯如早已没有了对高尚在人品做派上能有所改变的期待和信心,自然是不会承认高尚他这个反复无常的“兄弟”的,“高商总,想必今天你也是公务在身才来到我这‘清威行’的吧?有什么吩咐赐教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