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七十九章苍黄翻覆(2 / 2)

加入书签

绎如听后,忍不住低声地“啊”了一声,这实在是太让她感觉吃惊了,她没想到满春豪竟然也是和珅的人!

这粤海关是金山银山聚集之地,富得流油,监督当然就是一令人垂涎欲滴的大肥缺,满春豪有和珅的后台自然是坐得稳当,当然也是在这里替和珅在浑水摸鱼敛财聚宝。

卿怜为什么此时要与满春豪表明自己与和府的关系?自己昨日刚将给卿怜写的信派人送出去,朝夕之间,根本就不可能送到她

的手上。

从这件事情看来,和府之前是有顾忌的,她绎如在这里代持着和府的生意,满春豪在粤海关这里揩油抹蜜,走的是两套线路互相没有交集。难道是和府见自己势单力薄,近来生意没有什么起色,才将满春豪搬出来帮助自己的。

但不管怎么说,满春豪现在都算是“自己人”了,忽然之间就坐在了同一条船上,还是让绎如有些适应不过来,但这毕竟是大好事,对于她此时的境遇来讲,无异于有着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机遇。

“满大人,我和您实话实说,总督李大人那里已经是答应了高尚,让他身兼二职,如果我不主动退下来,恐会是十分的难堪,所以……”绎如知道,现在必须要将实情对满春豪讲出来,接下来就要看他有没有什么出路了。

满春豪很是神秘的样子,故意低沉着嗓音说:“李大人与和大人素来不睦,互相都是瞧不上眼的。前一阵子,也是看了李大人冷落了高尚,也就没把他怎么当回事,但没有想到,李大人受了弹劾之后,反倒让高尚得了钻营的机会,李大人开始器重起他来了,想来真是让人摸不到头脑。但不管怎么说,高尚若是普通行商,他与李大人之间怎样热络都是在和大人的允许范围内的,可如果高尚在十三行内身兼二要职,又与李大人如胶似漆,和大人也是说了,必须要将他扼制住,因为他会坏了和大人的事,你听明白了吗?”

“大人,我听明白了,可是又如何能将高尚扼制得住呢?毕竟这里边有李大人在捭阖。”绎如此时心里又开始激动起来,不单是联想到高尚被扼制后会是怎样,她想不到这件事情里面竟然还有如此众多微妙曲折的利害关系,这让绎如真是长了见识,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他高尚夹在中间定然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你这样,你就在这个位置上耗着,李大人那里来硬的,我不方便出面说什么,你就联合‘同文行’潘启及你的姐姐、哥哥等行商起来反对。最后实在扛不过,还有最后一条路可走,现在暂且不方便说,日后自然见分晓。”

绎如从满府走出来,心情却是与进来时是大相径庭,此时,她又恢复了往日的奕奕神采。

绎如踌躇了一下,往潘家而去,她要去找潘家人

合计一下这个事情。

而这时候,东印度公司的代表亨利却来到了“清威行”。

对于亨利的突然造访,让纯如很是惊诧和不解。在几件事情上可以看得出来,亨利与及高尚的关系很是不错,更是成了前几日十三行首次会议上的座上宾。并且像亨利这样的洋商耳目很是灵通,更会是察言观色见风使舵,高尚现在的势力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也是一定知道她与高尚不睦,那么此时他来到“清威行”又有何用意呢?

“纯如夫人,我来是向你道歉的!”亨利是半生不熟的汉语直接地说出了此行的目的。

“appologize?”

这让纯如更是迷惑,她用英语问道:“亨利先生,我不明白你所说的‘道歉’是什么意思。”

亨利没想到,纯如竟然会是用如此流利的英语与他对话,让他很是吃惊,他也用英语回答道:“那次在‘同文行’供给我们那三千担生丝中,确实是有二千五百担有记号的,但我没有说真话,我要为那件事情向你道歉!”

“哦”,听亨利这么一说,纯如也是解开了答案,她微笑着说道:“亨利先生,你那么做,自然有你的苦衷,既然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们也就不必再提,我们日后的合作还长着呢!你们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很好,‘no garden without its weeds’(没有不长草的园子),在贸易中有误解有摩擦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希望你不要放在心上。”

“纯如夫人,你真的接受我的道歉?”亨利听纯如的话如此善解人意,又是有着大度的胸怀和长远的目光,心中的敬佩之情也是油然而生。

纯如看见亨利如此认真的问自己,也是“呵呵”一笑,她继续说道:“亨利先生难道忘了你们西方还有另外一句谚语了吗?‘nothg dries ohan a tear’(眼泪干得最快),我们大清商人最讲究的是和气生财,不会在一件事情上斤斤计较的,我接受你的道歉。”

亨利为什么要主动找绎如来道歉?而且要不断试探纯如是否是真的谅解了他?这其中当然是有他的盘算的。

亨利最近又接到国内的通知,要他再次采购二千担的生丝,而且指名道

姓要“七里丝”作为供给宫廷内用。他们上次采购的那批生丝到了英国国内已经是被哄抢一空,因为谁都是不傻,当他们知道大清国的皇上和后妃们身上穿的各式龙袍,还有那下发的圣旨都是用“七里丝”造的,都认为这是难得的宝贝。英国的达官贵人们都以能拥有一件以“七里丝”制成的衣服为荣耀,当然东印度公司也是从中看出了奇货可居的巨大利益,连忙再次指示亨利要再次出手采购。

亨利知道这样的事实,上次“同文行”供给东印度公司的“七里丝”也是从“清威行”拿来的,他这次就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去与“同文行”这个中间环节打交道。还有,他与潘启的关系很是尴尬,闹得很僵,他也是低不下头来再去与潘启谈判,潘启与高尚水火不容,更不能为此事与潘启交易而将高尚得罪了。

他也是知道高尚能搞到“七里丝”,但上次出了那五百担假冒“七里丝”的事情,也是让他明白高尚是个善于投机取巧之人,在这么重大的问题上不可倚赖。还有,高尚那日在会场上飞扬跋扈的样子,亨利也是看在了眼里,他作为东印度公司的代表是不想看到一人把持十三行的事情出现的,这不符合东印度公司的利益。一旦高尚在十三行内搞一言堂,那么日后在贸易中,东印度公司就会处于绝对被动的地位,因为他看得出来高尚的私人野心和欲望很大,是永远也满足不了的。并且东印度公司与高尚之间私下秘密达成了私贩烟土的协议,这是风险极大的生意,那就绝不能再将生丝上的“宝”押在高尚的身上,鸡蛋是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一旦出了事,那将是全盘皆输。

亨利通过观察了解到,纯如在那次劣丝事件中,虽然受了极大的委屈,却是能忍辱负重,表现得相当的坚强大度,她能够在赔钱的基础上坚持诚实信用的态度更是难能可贵,这符合东印度公司选择生意伙伴上的基本原则和态度。再有,在竞争十三行的行领和总商事情上,纯如始终表现的十分的低调,这也让亨利认为,纯如是一个很实际的商人,他也要在十三行内找到一个能制衡高尚的人,有了这些考量作为前提,那么此次“七里丝”贸易的最佳人选也就落在了纯如头上。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