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乱麻一团(2 / 2)
这时,有丫鬟将一封信送了进来,绎如拿到手里一看,是和珅的小妾吴卿怜写来的,连忙拆开来看,信上寥寥数字,写的却是一件大事,朝廷裁撤公行定在五月初五端午日,具体由两广总督、广东巡抚及粤海关监督三人操办,研议结果出来之后拟出折子上奏皇上御览钦定。
虽说朝廷裁撤公行之事人人皆知,也已是吵吵嚷嚷有两年多的光景了,后来也是听说定在今年秋天,但也是由众人揣度猜测来的。这离着五月初五还有不到一个月的光景,吴卿怜忽然传来这样的消息,可见朝廷已经下了最后的决心,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要操刀,也怕是时间拖延过长
,公行之内为此事人心思动惶惶不可终日。但吴卿怜在信中并没有提裁撤公行是如何个情形,可见朝廷现在也还没有一个最终的章程,否则和珅如果知道了,卿怜也不可能不告诉她。
绎如想到这些之后,也是告诉芙蓉在李侍尧那里多留意打听这件事情,但也是叮嘱芙蓉见机行事,因为此时李侍尧正是焦头烂额之时,恐一直追问此事更加惹他生烦。
芙蓉也是听明白绎如话里的意思主旨,在仔细的描眉粉黛一番之后去了总督府。芙蓉在近一段时间里最大的变化就是爱打扮了,也肯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银子了。
而绎如此时的心里陷入了矛盾之中,卿怜传来的消息自己是否现在就去告诉姐姐纯如和楚秋呢?
绎如自己也当然知道,就是自己不说,过不了几天纯如和楚秋也是会知道的。问题是见了面谈起这件事情来,会是很尴尬和被动。
谋取竞争裁撤公行之后的丝绸行领一直是绎如为之追求的目标,为的也是故去老爷的遗愿,为此她两年前就已经做了各方面的准备。纯如毕竟代表着整体江浙丝绸商会的利益,当然是不会放过这次大好机会来展示江浙丝绸商人力量的;楚秋虽然表面上没有表明心迹,但也可以看得出来大有虎视眈眈,垂涎三尺之势。
按照对大家现在这个心情姿态来分析,都有可能成为彼此的竞争者!
纯如所代表的江浙丝绸商会的实力与自己不相上下,但会员众多,只要一呼百应起来,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再筹得大量资本进来。而楚秋家的“山西会馆”和“洞庭会馆”被解封之后,听闻楚秋父亲又与山西商人、湖南商人往来频繁,如果他们之间资本真是联合起来,自己与纯如又都是比不起的。
这是对纯如和楚秋的分析而言,那么现有公行之内的其他行商同样是不容小觑,潘家的“同文行”、易家的“孚泰行”、梁家的“天宝行”都是在行商之中属于泰山北斗似的实力派,他们同样是有各类错综复杂的金主、大
人关系在背后支持他们,为他们站脚助威。
无论哪一个既得利益者在较量中都不肯轻易罢手!
绎如单打独斗,与纯如、楚秋等其他行商去面对面的竞争?
绎如与纯如和楚秋联合起来与其他行商去竞争?
绎如与一些和自己私底下交好的小行商联合起来,与潘家、易家、梁家、纯如,楚秋等人去竞争?
还不要忘了,还有一个高尚的存在呢!
按绎如的分析,因为出了洋女子的这个事件,李侍尧对高尚一定是不满意的,甚至是在心里怨恨的。但从芙蓉的述说中,李侍尧毕竟没有对高尚撕破脸皮下来,高尚还会是狐假虎威,上蹿下跳,到处惹是生非的。他早已经依附在潘启的门下,虽说是单独跳蚤出来竞争丝绸行领的可能性不大,但高尚绝对不是肯屈居人下长久之人,何况心狠手辣,当然也是不得不防。
还不要再忘了,裁撤公行这件事情里面还有各国洋商的多方利益诉求在里面,他们当然是希望与自己长期合作的行商能够争得更多的话语权和支配权,并且洋商与各路衙门、散商之间暗地里都有勾连,他们对某个行商的倾向性同样会对竞争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绎如知道,表面看来裁撤公行是为了保护中小行商的利益,去弊除塞,改谬革新,实则就是利益的一次重新分配。也是乘机将行商之间原有的利益平衡打乱,让他们在这次利益分配中,来一次实力和背景的比拼和角力,优胜劣汰,重新划分属于自己的利益势力范围。而朝廷和某些衙门大人隔岸观火,坐享其成。
千头万绪,盘根错节,也是扑朔迷离,这种种利益纠缠在一起,以及手中或背后操控着这些利益的人,组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大网,让绎如也是一时眼花缭乱,拿不定主意如何处置。
看清楚了其中的奥妙,选好了途径,然后调动一切资源,出击及时切中要害,就会稳坐中军大帐。如果只知皮毛,抓不住其中的根本,误入歧途,那就会功亏一篑,满盘皆输!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