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再踏征程(2 / 2)
当然听到这些洋话,梓传和几位副会长是完全听不懂的,都是翻译周顺忙前忙
后说给他们听的。
梓传知道是来了大买卖,当然是怠慢不得,这可是“清威行”开门以来的最大一笔生意,这生意真要是做成了,那可要轰动半个广州城了,“清威行”的行号不单会从此名声大振,就是“七里丝”的名气自然也会被人广泛传播开去声名鹊起的。
但梓传也深知,这事体重大,纯如又不在身边,他和几位副会长商量过后,一致得出个结论,生意一定是要接的,但必须小心谨慎从事,容不得一点麻痹大意。
那几个洋商表现出了极大的购买诚意,对“七里丝”也是赞不绝口,但是几番来往“清威行”,就是因为嫌生丝的价格过高,迟迟定不下来。
梓传也很是着急,怕是夜长梦多将洋商给挤兑跑了,那可就到手的鸭子飞了,空欢喜了一场。可他也还是不停地在心里告诫自己,一定要沉得住气,以免急于求成,忙中出乱。
彼此就这样拉锯扯锯,就价格上谈判了好几个回合,可也是没有达成最终的共识,好像都是在考验对方的耐性儿。
终于又在一天里,这几个洋商满头大汗地跑进了“清威行”,他们通过翻译周顺告诉梓传,一个月后,将会有今年的最后一拨货船要过来,再之后也就进入冬季,朝廷是不允许他们在这里过冬的,所以他们今天就是急着来订货的,当场就要把合同签下来,好让梓传他们马上备货。至于价格,就是按照先前最后一轮谈判时梓传给出的最低价格来算。
梓传几人听了当然是非常的激动,这件事情终于是眼瞅着要落了地,他们这几位终究是前后没有白忙活一场。
就是在起草合同的时候,起了一点小小的争执,洋商坚持要用他们的合同文本,说是他们远在英国的老板就是这样要求的,而梓传当然是不干的,在大清国的地界里怎么能用洋商的合同呢?再说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些人也看不懂啊!后来,洋商做了妥协,说是用汉英两种文字的合同文本,为的就是照顾彼此都能看的明白,他们回去也好和自己的
老板交待。
僵持不下之际,梓传和几位副会长商量一下之后,认为没有什么问题,洋商已经往来了几次了,可以看出他们是非常有购买的诚意的。再说,用英文版本再写一个合同,对方要求的也并不是过分,毕竟对方的老板也是看不懂汉字的,自己这边有翻译周顺把关,应该也不会有什么闪失。
就这样,合同拟好后,通过周顺给双方的翻译,梓传和洋商彼此都很是满意,也就都爽快利落地在合同上签字画押,汉英版本的合同各执一式两份,洋商支付了十万两白银的预付定金之后转身离去。临走之时,洋商也还是一再叮嘱梓传等人一定要保证按时交货,否则错过了这个班次的货船,那他们的损失可就是太大了等等言辞。
梓传也是通过周顺告诉他们,“清威行”是非常讲信誉的行号,既然定下了交货的日期,就不会耽误他们什么事的,何况合同上还约定了三倍于定金的违约金,自己要是按时交不上货物,不等于自寻烦恼等等自信之话语。
送走了那几位洋商,一笔大好的买卖也算是最终做成了。梓传众人喜笑颜开欢欣鼓舞自不必说。看来广州真是个好赚钱的宝地,这么大笔的买卖在江浙,哪能是这般容易就碰得到的?而在这里,虽然洋商什么事情都爱较真挑刺儿,但只要签下来的就是大合同,这可比那些零零散散的小订单要强得多了。并且这洋商真要是签下合同的时候,也真是不含糊,当场就是掏银票付定金,可比国人付定钱的时候,那种小心翼翼,颤颤巍巍的样子多了几分爽快。
众人喜悦之余,也是知道事情紧迫,要积极将货备好,再给洋商装上了船,再收下他们所欠的尾款才算是真正地大功告成,所以大家也只是简单地喝了一顿高兴酒之后,也就各自散去忙着准备去了。
周顺虽然是初来乍到“清威行”没有多少时日,但和大家相处得和谐周到,加之本人看起来也是老实本分,特别是他那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恰到好处的翻译让众人
很是欣赏,所以很是是受大家喜欢。受了众人夸奖之后,在酒桌上也是喝了不少的酒,但喝酒归喝酒,也还是非常的敬业,他又要过来梓传手中的合同文本,重新仔细地核对了几遍,认为是准确无误之后,才又交还给了梓传存档。
梓传把这合同当个宝贝似的,真是放在手中怕摔到,含在口中怕化了,没事的时候就要拿出来看看,他认为这可是自己初来乍到广州显山露水的一份杰作!
可就在签了这份合同之后的第十天,那些洋商又找上了门来。
这几个洋商进了行里,就是一顿“呜了哇啦”的大呼小叫,而那天周顺因为有事提前告了假不在行里,梓传众人也只能是大眼瞪小眼,一个字也没有听懂。见梓传众人面面相觑,没有什么反应,对方更是急了,连蹦带跳地作闹了起来!从行内又跑到了街面上吵嚷,让梓传等人既是感觉到糊涂,又是大为吃惊,不知道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好在一个伶俐点的伙计给梓传出主意,说是去邻家行号里请来懂英语的人来帮着翻译一下,梓传认为有道理,连忙派人去请。
过了有一刻钟,终于是请来了懂英语的人。梓传也是将那几个洋商拉到行号里说话,而这时街面已经黑压压站满了许多看热闹的人。
洋商已经作闹了好一阵子,个个都已是满头大汗,也有点筋疲力尽的样子。看有了能听懂他们说话的人,自然也是都坐了下来,又对梓传请来的这个翻译,叽里咕噜地讲了起来。
翻译听完之后,将洋商说话的意思又讲给梓传听,洋商说的主要意思是,为什么到了合同的交货约定期限没有给交货?最近的一班货船已经开走了,这损失可是大了,他们来是向“清威行”讨说法的。
梓传听了感觉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真是莫名其妙,这哪里到了约定交货的日期啊?合同上明明白白写的是一个月,这刚刚才过去了十天的光景,怎么就说自己交货违约,耽误了他们的事呢?自己没有违约,何谈要赔偿对方的损失呢?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