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一章天梯难攀(2 / 2)

加入书签

“你们成立‘江浙丝绸商户’按道理说,只要是宗旨明确,目的清纯,应该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也是我能奏禀万岁爷,请得动皇上圣旨的充分理由。既然成立了商会,你们这些商家的发展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你们的利益也随之就会水涨船高,有大幅的增长,我想,你们应该拿出一些银两来孝敬给皇上,让他老人家也替你们高兴高兴才对,你说呢?”

纯如知道,这已经到了和大人要说个数儿的时候了,和大人找了一个“孝敬皇上”冠冕堂皇的理由,也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替他自己找块遮羞布罢了。皇上富有四海,这大清国的一草一木,金山银山,万千子民都是他一个人的,还能差商户几个“孝敬”的银两钱?

但看破不能说破,纯如知道,这是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的一种默契和规则。

“和大人,您说到孝敬皇上的事,这是我们平常百姓求之不得的!没有和大人您这登天的梯子,我们上哪能寻得着这样的机会呢?可就是这皇上是真龙天子,富有四海,到时候会不会嫌弃我们孝敬的那几个小钱啊?还请大人您明示。”

“要说这孝敬钱呢,皇上也会体恤你们经商之人的不易,我就斗胆私下给皇上做这个主了,我看你们商会每年就拿出销售额的十分之一来吧,交与到我这里来,我

再转交给宫里那边,作为你们的孝敬,用来宫里平时的一些用度和开销。我也不让交的年头过长,连着交上三年也就成了。”

十分之一?纯如想着这个数字比例,头都感觉要炸了一样。

如果江浙丝绸商人一年的销售额加起来的话,应该在三千万两银子上下,这十分之一,就是三百万两,这是一个小数目吗?这十分之一如果真拿出来,商家的利润可就没有多少了,话再说回来,成立商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得到更多的好处,可现在来看,这商会还没有最终成个形状呢,就要先欠下和大人三年这么多的债务,自己暂且不说,这别的商户能同意吗?这商会即使日后成立了,商会能认下这笔账务吗?

可眼前,不答应和大人又是万万不行的,驳了和大人的面子,按和大人的说法,也就是要驳了皇上的面子,父亲和冰羽的事情解决不了不说,这成立商会,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的事情了。纯如知道,今天此事答应和大人是一定的了,逃避不了,也只能是尽量把这个数字往低了去降一降,这样大家的压力会少一些。至于以后真是办起来,会是怎么一个结果,只能是走一步说一步,现在也容不得她考虑那么多,那么长远。

想到此处,纯如答道:“大人,能孝敬皇上,能为皇上分忧,这是我们百姓子民的本分和荣耀,求之不得,不是祖上积德,都是求不来的事儿!只是和大人您说的这个数,怕是我们承担不来的,我们和您比,和皇上比,都是一些蝼蚁而已,哪能有那么大的能量啊?我们有孝敬万岁爷的雄心壮志,但也只能是拼了命似的量力而为,您说是不是?涸泽而渔,我们小门子小户人家,上下老小也都得生活啊!”

听了纯如的话,和大人面露不悦之色,说:“孝敬万岁爷是天经地义的事,君叫臣死,臣也得死,岂能是容你可讨价还价之事?但我刚才说了,万岁爷不惜龙体,体恤万民,是明君睿主。这样吧,我也是理解你们的难处,就给你们一个定数,不管销售情形如何,你们江浙商会就每年拿出五十万两银子来吧,三年共计一百五十万两,这总该可以了吧。至于不足之处,我再想其它的办法

筹划。”

纯如知道,和大人给的这个数,自己再不能推脱了,从自己心中合计的三百万银子,和大人一下子就给降到了五十万,这已是意外之喜了,再要去还价,和大人不会答应不说,也只能是自讨没趣,敬酒不吃吃罚酒。现在只能是就坡骑驴,赶快应承下来吧,否则,真惹恼了和大人,后果可想而知。纯如也知道,这三年合计下来的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的数目,正好是自家在那次朝廷评议中拔得评议的头筹,供给朝廷生丝的数字。

“大人,虽然这商会还没有成立起来,但我代我们江浙这些丝绸商户们,衷心感谢您对江浙商人的提携和关怀!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我们每年到了冬月初一的时候,一定会准时派人送到您的府上来。还有,以后成立了商会,少不得有些事情,来请您的主张和指点,就不知道和大人军国政务繁忙劳累,到时候能不能顾得瞧上我们两眼。”

“好!我作为朝廷命官,食朝廷的俸禄,理应尽忠、尽职、尽责,就是为你们处理些事务,也是理所应当的,都是为了国库的充盈和百姓安居乐业嘛!这样,以后真是碰到了大事难事,还是可以来找我的,但仅限于你,明白吗?还有,一会,我就知会一下刑部,让他们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通知湖州知府衙门及沿线相关衙门,撤销对你的通缉,保你顺畅平安返回湖州。至于成立商会及你牢中亲人之事,只需耐心等待皇上的恩旨也就是了。”

“民女明白!小女子万分感谢大人!”纯如知道,事情到此为止,自己来京的的心愿才是全部达成了,虽然有那巨额的五十万两银子,是日后的一个天大的麻烦和牵扯,但眼前的事情,终归都有了着落。

“还有,你周家以前可曾为朝廷做过什么贡献吗?”和大人问道。

“回大人的话,要说这贡献嘛,我想还是有的,乾隆三十四年,我周家的‘广客隆’为了皇上的六十大寿,和皇太后的八十大寿,在朝廷组织的蚕丝评议中,经了多番回合之后,最终拔得了头筹,给朝廷提供了蚕丝的上上品‘七里丝’,为皇上和太后的脸上是增光添彩了的,和大人,您说这应该是我们周家给朝廷做的贡献吧?”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