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市井闲言(2 / 2)
“明白了,东家。我这就去办。”萧武起身回答,然后转身就跑出去了门外。
纯如站起身来,走到了窗前。
窗外的小雨已经下了一天一夜,还是没有停下来的样子,就那样毫无目的、慢慢地飘洒着。树叶蔫蔫的,泛着绿中带黄的暗调,一点也没有活力和生机,可也还是努力地抓住枝杈,在风雨中痛苦地飘零。不知这寒风是从东南,还是西北方向刮来的,空气中透着一种钻心窝的阴冷,
让纯如禁不住打了个寒噤,她忙不迭地用两臂交叉放在胸前,这样她会感觉稍微暖和一些。
自己的妹妹绎如去了哪里?是否还在人世之中?如果还活着,她年龄那么小,一个人怎么生存得下去?苦命的楚秋又能去了哪里呢?是死是活也还是不知道,他又为了什么不辞而别呢?自己的娘家也有近一年的光景没有回去了,这两个人都是杳无音信,想来自己的父母的日子也会不好过,有那两个人显不出热闹来,可没了那两个人一定会觉得冷清的。这些时日,她一直在忙着,根本没有工夫静下心来想他们,可是现在想起来了,心中又不免隐隐作痛。
纯如顺手在门旁边拾起了一柄油纸伞,踱出了房门,她要出去走走,透透气,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虽然很冷,却让她清醒了许多,也多了几分轻松。
她漫无目的地走在巷道里,无所顾忌,信马由缰。她喜欢这自由自在的感觉,此时她可以不去关注任何人,别人也不认识她。天地之间,活着,就是美好的!
一群戴着旧毡帽,穿着破棉袄的人蹲在一家店铺的屋檐下躲着雨,也在高声地攀谈着,虽然每个人都看起来都冻得有些瑟瑟发抖,但兴致都很高,谈兴很浓的样子。
一个留着羊子的老头,往灰墙上磕了磕烟袋锅儿,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了装满烟叶的口袋,往烟袋锅儿里装满了烟,点着了,深深吸了一口,整个人也好像从中感受到了莫大的温暖,眉宇间也舒展了许多。
“我小时候,也就是雍正朝那时候,大米一升只要7文,上等的湖鱼一斤20文,60个鸭蛋1钱5分,猪肉每斤30文,牛肉也只有45文,桃子一斤8文,菜油35文,盐一斤8文,酱醋一斤20文,你们说说那时候多便宜,你们再看看现在这物价几乎都快翻了两番,还让咱这老百姓怎么活?”老头边抽着眼袋,边如数家珍地说着,好像对从前的生活时光充满了无限的留恋之情。(作者注:一两银子等于1000文)。
“你小时候物价那么便宜,你就过得好了?”一个年轻一点的汉子揶揄着老头说。
“也没有,日子过得也是紧紧巴巴的,我说的那些好吃的,也都得等到大年三十晚上才能勉强吃上一顿。”老
头听后有些尴尬,讪讪地答道。
“还不是嘛,老皇历了,该翻篇了。现在可是咱乾隆爷的天下,国富民强,千秋鼎盛的时候,这物价能不跟着‘噌、噌’地往上蹿高吗?”汉子继续手舞足蹈地高声说。
“怎么着,这物价涨了,你还高兴了怎么着?你就说说你,一年到头就那三身穷酸衣裳,冬天这是一身儿,夏天是一身儿,春秋是一身儿。要是你这一身衣裳,一年换那么一套新的也行啊,我私下没事给你数了数,你这三身衣裳足足已经穿了十年,一身儿也没有换过,就那上面生的虱子都是和你儿子同岁的。”
“哈哈,哈哈,哈哈”旁边的人都哄堂大笑起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管这物价怎么长,人家大户人家照样吃香的,喝辣的,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就像咱这地界里的杨家、高家、周家,哪个不是神仙过的日子。”一个秀才模样的人带着羡慕嫉妒的表情说着。
“你还不知道吧,杨家、高家暂且不说,就是你说的那周家都快破产了,说不定哪天啊,他们家人都得流落到街头,喝西北风去,那日子还不如咱们呢!”
“听说周家换了东家,还是个娘们,听说还很年轻漂亮呢!”
“你说个娘们当家,能行吗?俗话说‘败家娘们’、‘败家娘们’,就这么让人干叨咕着,都得把她家给叨咕破产了,我看啊,这周家要‘败家’的日子没有几天喽!”
“那才好呢!我还没娶媳妇,要是他家真败落了,我就用我攒的那二两银子把那娘们买过来,咱也享受享受大家闺秀细皮嫩肉的滋味。”那个看似是秀才的人一边说,一边忙不停地吞咽了几口口水。
“还大家闺秀呢!娘们,你懂不?你啊是读书读多了,变得痴傻了。我看啊,你家隔壁的那个老寡妇能嫁给你就不错了!”
“还有啊,我听说,他家那爷们都痴傻一年多了,你说也真是苦了这小娘子了,白白地守了这么长时间的活寡,也不知道她啊,想是不想?”
“她想了能怎么办?你能去帮着她解决解决啊?就你这身穷酸衣服,刚要一脱,虱子就得‘噼里啪啦’地往地上掉去砸坑,还不得把那小娘们吓死啊?”
“哈哈,哈哈,哈哈”,人群中又爆发出了一阵狂笑声。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