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四六章海中生明月,猛士归故土(二)(2 / 2)

加入书签

“罢了,走一步看一步,佛教看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若是找不到太平道,或许我可以”毕竟是来自后世的灵魂,冉闵心中还是有更多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成立一个全新的宗教。

公元340年的冬天来得很早,而公元341年的春天却是来的很迟。

照理说在这种天寒地冻的时候,需要的是修生养息。可是对于冉闵来说,他却不敢怠慢。这才过了大年,冉闵就催促着

在北平城里,冉闵的住所已经基本上有了宫殿的规模,只是因为冉闵刻意的要求,所以没有循着传统意义上的皇宫来建造,规模不小,但档次却不是很高。况且眼下的情况,负责这方面工作的人也无法修建出那种恢弘大气的效果出来,此时修建出来的建筑还是更注重防御方面,也就是说“黑”、“大”、“傻”、“粗”,重要的是防御能力,而不是好看。

技术含量不高,可是工作量不少,为了保证自己家人的安全,还有保证北平城不会在将来的战争当中陷落,即便是支付更高昂的代价,冉闵也要求大家在大年之后就开始动工了。

因为重心转移的缘故,再加上冉闵手下没有足够的人手,所以冉闵将卢谌这个手下头号文臣带了过来,也

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卢谌就要负责北平城这边的事情了。

“主上,如今征发民夫,恐怕有些人手不足啊!”卢谌是个传统的文人,而且是真正有学问的文人,所以知道什么叫做“民心为上”,若不是因为眼前这种紧张的局势,还有卢谌本性的谨慎,恐怕他是不会同意现在就开始征发民夫修建城池的。

“这个不是问题,如今我北平城中驻军数量有多少了?”

听到卢谌提出的疑问,冉闵微微沉吟,脑海里很快就闪现出后世那些事情来,“人民子弟兵”、“工兵”这样的字样连续不断的冒出来,也让冉闵心中有了主意。他挥挥手,脸上带着笑容,道:“卢大人可知道?”

“厄”卢谌微微一顿,随后道:“准确的数量我不是很清楚,应该是在五万人左右吧!”

卢谌这话也不算说错,毕竟他是个文官,现在冉闵还没有将文官的权限放大到后世那种程度,所以卢谌不敢,也无法知道军队的准确情况。实际上卢谌报出来的数字,仅仅是普通军队,而在冉闵掌握当中,还有更加精锐的队伍,比如撼山军的一部分,以及游曳在北平城外的法兰西雇佣军。

这些军队自然不会归属在普通军队当中,都应该算是冉闵的私军。

“五万,唔,五万也就够了,你去告诉董闰,就说是我的命令,五万士兵分作三部分,留下一部分作为日常防御和训练,剩下的人参加修筑,以一旬为期限进行轮换,以保证战斗力的同时,加快建城的速度。”

虽说这个年代还没有天气

预报这种说法,动荡乱世当中也没有后世的“监天司”这样的衙门,但人总是可以依据经验来判断的。冉闵心中就是估计今年的冬天既然来的这么早,恐怕也会延续的很长,相对来说,大地解冻的时间也会推迟,希望能够在大地解冻之前,将北平城最基础的外围防御全部修好。

此时,在渔阳和清风堡两处的工匠铺也在全力开工着。

虽说寒冬季节从宇文部落等地方来的矿石数量急剧减少,但无论是渔阳城还是清风堡都已经积攒了足够的铁锭以支持铁匠铺的需要。姜波在制造了大量的床弩之后获得了更多宝贵的经验,从而已经可以制造威力更加恐怖的床弩,以及各种城防器械。

时值寒冬,这些器械自然是不便运输,但冉闵已经向姜波等人交待,一旦天气转暖,务必要将这些为北平打造的防御器械运送到位,并且安装调试好。

当然,光是有城防器械是不够的,在渔阳城,有一支正在接受培训的军队,这支军队的人数大约在一万名左右,其基层将领全部抽调自撼山军,而有十分之一的士兵则是直接来自射日旅,剩下的新兵则是从绝对的汉人当中挑选,说白了,这支队伍就是今后北平城的骁骑营,也就是专门拱卫统治者的。

等到开春运送那些守城器械的时候,这支队伍也会跟着出发,等到达北平城之后,更要亲自参加守城器械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因为只有这样,一旦在北平城发生战争,这些士兵才能熟练的使用和保养、维修这些器械,使其功效发挥到最大。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