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三一章断章取了义,平辽只为民(五)(2 / 2)

加入书签

所以不让这些流民进入郡县等任何人口聚居点,就是这些士兵的任务。

当然,若是仅仅依靠武力,冉闵并没有那么多的兵力可以使唤,有棒子还得有胡萝卜,而冉闵的胡萝卜就是一早一晚两顿粥加上每人一个馍,最后就是分配的良田——冉闵承诺,只要能够安定的到达目的地,每户人将会免费分配到至少十亩土地。

是的,是十亩土地。

在冉闵口中说出来的是土地,可是听在那些流民耳中,土地就被他们自动替换为“良田”,这个时代的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自然就是土地了!只要有足够的土地,再加上勤劳的耕耘,除非是像羯人朝廷那样的横征暴敛,否则足够一家人幸福和美的生活下去。

有时候百姓的要求真的不高,他们只是需要活下去而已。

在大棒和萝卜的双重作用下流民们非常自觉的按照要求,加快速度向着两个方向前进,甚至有些流民已经在开始规划,要如何抓紧这个秋冬的机会,将土地捣腾的更加肥沃一些,如此一来等到明年春暖花开之时,就可以顺利的播下种子,等待收获了。

说起耕种,胡人就是骑上传说中的千里马,也撵不上以农耕为主业的汉人,那些口口相传的经验,并不是简单一两代人就能积累起来的。

对于冉闵来说,流民只是他需要处理的事情当中,极小的一件事情,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来处理。

比如说,鲜卑人的使者,已经出现在渔阳城当中。

不用奇怪,草原上民族的生活习

性决定了他们永远不会是铁板一块,即便是草原民族最强盛的时候,也要分成无数个大小不一的势力。事实上慕容鲜卑目前只能算是鲜卑人当中强势的一族而已,但整个鲜卑人却不仅仅是只有慕容鲜卑。

所以有鲜卑势力的人到达渔阳,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渔阳城的崛起,对于冉闵来说是件大事,对于那些急需食盐和茶叶的鲜卑人来说,同样是件重大的事情。事实上这些鲜卑人势力的使者拖到今天才出现在渔阳城,冉闵已经是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只不过有些时候为了占据谈判桌上的优势,耐性是必须的。

这一点,哪怕是不识字的鲜卑人,也是懂的。

在经过了去年一个冬天的交易之后,渔阳城以北的那些鲜卑人势力,就已经深深的“爱上”了渔阳城, 不仅仅是因为渔阳城有着充足的贸易商品,更重要的是,在渔阳这样一个属于汉人势力的城市当中,主持对外贸易工作的,竟然是个鲜卑人!

对于这些头脑有些简单的鲜卑人来说,既然渔阳主持对外贸易的是个鲜卑人,那么在渔阳做生意,就肯定比在其他地方做生意更加安全和有利。

这种逻辑固然有些诡异,但事实上,在看得见的地方,慕容秋一总是遵照冉闵的嘱咐,尽量让鲜卑人感觉获益,以保证渔阳城在鲜卑人心中的份量。这样一个要求在最初并没有什么好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鲜卑势力的使者逐渐汇聚在渔阳城时,总算是显现出来了。

所以冉闵又必须赶往渔阳城,他要亲自跟那些鲜卑势力的使者们见面。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