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九章断章取了义,平辽只为民(三)(2 / 2)
任何一个有见识的文人都知道,在创立国家的皇帝面前搞什么拉帮结派,纯粹是自讨苦吃,不但会引火烧身,最后还会牵连上老婆孩子。因为一般来说,开国皇帝那都是英明神武,更不用说,整个国家的武力毫无疑问都是掌握在开国皇帝的手中,你跟他讲道理,就不要怪他跟你耍流氓。
所以不管卢谌是因为胆小还是因为明智,总之他是将他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文官统统推进了冉闵的怀抱,故而冉闵也很承他这个情,私下里告诉卢谌,若是将来大事成功,开国重臣当中少不了他卢谌的一个位置。而让卢谌更加铁了心拥护冉闵的还有一个原因:冉闵承诺在大事成功之后,会在北平城里竖起一个巨大的石碑,这个足以万古流芳的石碑上,将会刻下每一个为汉家王朝抛头颅、洒热血、呕
心竭力的名字。
若是能成为开国重臣,卢谌心想自己的名字怎么都能在那石碑上占据一席之地罢。有时候文人的要求还真是那么简单,他们可以忍受艰难的生活,为的却是飘渺虚无的死后名声。
其实从中国古代就一直流传有这种思潮,一直延续到后世,那些为中国独立而热血奋战的革命先烈们,无一不是因为受这种思潮的潜移默化。人生是有限的,如何让自己的这一生过的更加轰轰烈烈!
享乐主义在这个时代还从未曾在王公大臣们以外的阶层流传,大多数人还在为温饱而奔波。冉闵自从真正控制辽西之后,就开始对辽西那些真正的贫民提供粮食、布匹等物资,以保证他们不会饿死、冻死。
眼瞅着就要进入寒冬了,若冉闵不能事先做好这些工作,等到大雪飘扬的时候,整个辽西会有无数的平民死于饥寒。
或许有人会认为冉闵这是在收买人心,就连卢谌却是直言不讳的告诉大家:民心这种东西并不需要你刻意去收买,事实上为官主政者,只要将自己放在平民百姓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民心就会逐渐为你所用!
这是异常朴实的话。或许很多主政者都曾经提出过同样的论点,可是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呢?随着自身地位的上升,人们往往会被自己头顶上的帽子带的飘飘然,忘记了自己的出身。
正是因为有冉闵这样时不时的向大家敲警钟,故而在辽西,并没有出现贪官污吏,甚至冉闵可以断言,在近期之内,他治下也不可
能出现贪官污吏,不仅仅是因为他思想政治工作做的好,更重要的是崖山和锦衣卫这两个特务组织的存在,杜绝了那些官员欺上瞒下的心思。
可以这样说,在冉闵统治的区域内,只要他想知道哪个官员的情况,第二天就会有人将详细的报告,送到冉闵的办公桌前。
严格说起来,崖山和锦衣卫这两个组织的模式已经有些类似于后世明朝的厂卫,若是不能好好控制住这两个组织,将会导致两个特务组织的腐败。然而作为一个后世人,冉闵却很清楚,无论崖山和锦衣卫有多么强大的监视能力,只要自己始终不向其释放对内的武力,他们就蹦哒不起来。也就是说,在对内的情况下,无论是崖山还是锦衣卫,都不能直接对监视目标自主行动,行动的权力,是永远牢牢的控制在冉闵手中,这也算是对两个组织一种强有力的约束,至少保证他们无法滥用职权。
今年辽西的收成的确算不上丰收,甚至于有些地方因为战乱等原因,颗粒无收。可是因为冉闵的种种举措,倒是让老百姓们心中不慌。那一车车从官仓里出来的粮食,就是最好的定心丸。
在冉闵的行政命令、董闰的兵马配合,以及崖山和锦衣卫的双双行动下,辽西事实上已经对整个石赵封闭了,只是因为北海郡延绵不绝的战火,还有夔安身亡之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出征将领,所以石赵朝廷当中,以石虎这个皇帝为首的利益集团,已经很久没有真正关注过辽西了。
石虎最近真的是很忙。为了修建邺城那四十二处行宫而征发的民夫已经开始逐步到位了。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