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6章 知行(1 / 2)

加入书签

紫禁城,东宫。

朱慈烺心情大好,好像不管看到什么躲能笑出来似的。

于是,他这略微异常的反应便被公主朱媺娖发现了。

“怎么了,弟?”她问。

“自然是开心啊!”

朱慈烺理所当然道:“北边那么危险的局势,都稳定安全了,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朱媺娖想了想:“不对劲,你很不对劲,来说说北边吧,到底是怎么稳定下来的。”

朱慈烺直挑眉:“宣城伯卫时春啊,奇袭盛京,迫使那皇太极不得不撤离三万大军,这事不都知道吗?”

朱媺娖翻白眼:“我说的不是这个事,你知道的。”

朱慈烺当即嘿嘿一笑,手舞足蹈,却只是干笑着不说。

他虽是年少,可通过自家姐姐近来的反应来看,嗯,她才是真正不大对劲那个。

貌似关心北边情况,可实际,好像无时无刻都想打探那赵图的动向。

这对劲?

这是当朝公主应有的心思?

怕不是小女儿家的心态吧?

“不说便不说,不想理你!”

朱媺娖有些不悦似的,转身便要走,却是被朱慈烺给拉住了。

“成成成,说成了吧?但这事不可轻易外传,你知道的姐。”

朱慈烺将朱媺娖拉到宫殿之中,开始讲解起来。

朱媺娖是越听越是惊奇。

好家伙!

好家伙啊!

那人竟如此胆大包天,拖拉着三千骑兵,竟敢在那盛京城皇太极眼皮子底下四处晃荡?最主要的是……那皇太极竟无可奈何?还毒死了六千匹吗?还大摇大摆的跑了回来?

“姐,刺激不?”朱慈烺挤眉弄眼。

“刺激倒是刺激,可也太危险了,这里面万一有个失误的话,可不就葬送小命了?”

“是啊,这一路可不就是送命去的?您还没反应过来?”

朱慈烺收起笑脸:“三千骑兵,最大的目的便是迫使皇太极撤回大军,真若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只能拿命去拼啊。”

朱媺娖嘴唇泛起一抹白色。

也就是说,朝廷一开始的打算便是想着利用这三千人的性命,换取北边的一片安宁?

“松锦败了,大明北边几乎彻底败了,那皇太极打来京城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一仗,太重要。”

朱慈烺有些感慨似的,又莞尔一笑。

回想起来,这局势越是危险,便显得这三千骑兵的重要性啊!

最主要的是,都活着回来了,

一人未损!

招招皆危险,步步皆大胆。

“那软骨头……这般厉害吗?”朱媺娖喃喃。

“不是很厉害啊!”

朱慈烺淡淡道:“百五十年内,文人中有如此功勋者,目前只有两个,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阳明先生,至于再向前,前几十年还有一个王骥老爷子。”

朱媺娖微微呆愣。

偌大大明两百余年中,因武功而封爵者一共就这么三个人,到得当下,竟又要多出一个?

“哦,还有一件事,姐,以后赵老哥便是东宫伴读了!”

他嘿嘿笑着:“以后呢,你若是想见他,可以来东宫。”

朱媺娖当即啐了一口:“我见他作甚,他一个软骨头……”

言语之间,俏脸却是多了几分红晕。

她自知有些丑态,也不敢多作逗留,快速离开了。

朱慈烺站在原地,眉目古怪,感觉……怎么说呢?

自家姐姐好像看上那赵老哥了啊。

这日后,若是当真有那么一丝可能,那赵老哥便可能成为驸马了,他的姐夫。

而驸马,是不可以当朝为官的,至少不能是文官!

这便与那赵图本身儒家子弟的身份不符啊。

“嗨,我想这么做作甚啊!她成婚又不是我能做主的!”

朱慈烺甩去脑中古怪的想法,由开始期待起来。

用不两日,那赵老哥就要出现在东宫了啊!

也是此间,京城一个无名小院跟前,几位匠人一番忙碌之后,终于给小院起了名字——义社。

牌匾左右,分列两行字。

其右侧,是为:天下兴亡。

其左侧,则为:匹夫有责。

简单两句话却是道出了义社的主旨,一如先东林党领袖顾宪成为东林书院所撰写的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楹联本是极好的,却也不知道到后来怎地就成了拉帮结派的工具了。

“今日,我义社算是正式成立了!”

“我之义社,为天下百姓,为苍生黎民,为大明!”

“我之义社,当竭尽全力,匡扶社稷!”

“其一,小公子,不知姓甚名谁,但,此人已然回到京城,什么是回到京城呢?在这里,不妨透露一件事给大家。”

“这事,先前还只能意会,现在我可以直接告知大家,此番北方之所以能稳定,小公子功劳不浅!”

“具体事宜,

待得再行了解之后再告知大家!”

“这第二嘛……”

他顿了顿:“鄙人谢于宣不才,暂时还是举人,不出意外,再过两年,应可考中进士。至于第三嘛……”

他望向人群,最终定格在一三十左右,身穿儒衫的男子:“顾绛顾宁人兄,顾兄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言简意赅,却点明了我义社之宗旨,当为第三。”

众人立刻扭头望去。

但见那男子略微有些不适,摆了摆手:“我祖父丁忧,正值守丧,不便张扬,还是不必了。”

谢于宣会意。

原来还在守丧期,此间本应在家的,贸然跑出来确实不大好,更不可张扬。

“顾兄之忠孝,佩服!”谢于宣抱拳。

大明已然十分危险了,这顾绛却不顾守丧跑来,参加义社,是为大明博多一份光阴,自是值得钦佩的。

于是他看了看册子:“那么,这第三,便让给顾兄的好友,归庄归尔礼了,归兄乃是诗书世家,为这第三,自不过分。”

人群中,与顾绛年纪差不多的归庄站出,面色淡然,只是简单与众人招呼一声。

跟着,名单继续,却是突然被打断。

小院门口处,突然多了一人,身穿儒衫,看起来很是斯文,再仔细看,却仿佛是个女儿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