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章 大才大智(2 / 2)

加入书签

皇太极喃喃着。

然,就在此间,突然有探子来报:“陛下,不好了,那三千明军突然出现在城外,他们堆集了大量的火药,正在北门处!”

什么?

皇太极猛然一震,来不及多想,忙是来到北城门。

放眼看去,但见三千明军分列开来,有数十人将炸药堆积在北门处,而后……

“轰!”

一声巨响后,硕大的城门炸裂开来大半。

三千明军一起行动,开始疯狂的冲击。

“快,守,守住城门!”

皇太极已是吓坏了:“另外,快去传令豪格、多尔衮,让他们回来支援!”

很快,消息传出,那三千明军一路直冲,也是来到了北门跟前。

而后……唰!

仿佛早已演练好了似的,竟是没有进城,而是向东西绕开,不断向南,跟着,沿着盛

京南边的桥,渡河而去,离开了。

跑了!

皇太极是又气又怒!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一伙明军竟然还敢跑回来盛京附近,跑回来也就罢了,还……险些将北城门给炸开。

胆子太大!

不多久,豪格和多尔衮回来,他毫不留情,劈头盖脸一顿骂。

“废物,都是废物!”

皇太极已是气坏了,一通乱骂之后,消了气,也是逐渐归于平和。

这三千明军,尤其是那主将,很是不简单!

面对五万大军的围剿,不疯狂逃命也就算了,竟然还敢跑回来!

单单是此一点,便太耐人寻味了。

胆大包天,却又恰到好处!

“父皇,儿臣有罪!”

“臣有罪!”

豪格和多尔衮皆是伏跪在地,自责愧疚不已。

他们二人也是没想到那明军竟是狡猾如此,还敢跑回来,跟着,他们的围堵计划也就失败了。

“都不要紧了!”

皇太极神色明灭不定。

他仔细想来,终于是回神过来,明白了这一伙明军的目的。

围魏救赵!

三千骑兵,自是不能将盛京怎地。

可偏偏,这三千明军将他的怒气彻底激了起来。

而他,似乎也是心甘情愿的上当了!

“好本事!”

“去查此番明军的主将!”

“此人,大才也!”

“胆大包天,又恰到好处,若能得此大才,当为我之幸也!”

皇太极开口。

反思回来,他反倒不气了,且越发的欣赏那明军的主将。

那人,甚至将他的性情都摸透几分,知道他必定会倾尽全力,动用五万大军去清剿,知道盛京城这边防御空虚,于是特意折返回来,跟着大摇大摆的离开了。

怎么说?

胆大心细!

有大智!

“不必去追杀了,但必要打探清楚,此番明军主将!”

“朕,智谋无双,轻易破大明十三万大军!”

“而今,却败在一大明主将手里,很好的!”

“若此人为我所用,我,必定一统四方!”

皇太极豪情万丈,没有半点怒气,反而兴致极高。

“父皇心胸宽广,当鼎力四方!”豪格开口。

“哈哈哈,问题不大!”

皇太极随口道:“至多,也只是拖延了一些时

日而已,辽东,仍旧为我所掌控!”

他开怀大笑,是真的半点不在意。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他能容老敌人孔有德、尚可喜等人,如何容不得此番明军主将?

“说来,还是要多谢崇祯皇帝朱由检啊,哈哈哈,又给我送来一大将、良将!我当千古!”

皇太极肆意大笑。

另外一边,杏山。

自从洪承畴和祖大寿突围后,这杏山俨然成了大明北边防御第一城。

没几日,吴三桂和赵巽同时赶至。

洪承畴、祖大寿、吴三桂、赵巽以及原杏山守城主将吕品奇汇聚一堂。

“此番,侥幸活下来,当为君上镇守杏山!”

“然,因松锦一战,损失极大,故,接下来,还希望诸君随我一同镇守杏山。”

“为陛下,为大明,诸君,请满饮!”

洪承畴举杯痛饮。

祖大寿等人皆满饮杯中酒。

跟着,洪承畴又看向了赵巽。

按年级来说,他比赵巽痴长几岁,而论名声,这偌大的大明朝堂,对于前御史赵巽,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文人、读书人、朝堂命官,大概是活出了只有圣贤书里面才有的气魄、风骨!

“早就听闻赵大人了!”

“此番能相见,很是难得!”

“想来呢,赵大人也知道今时今日的北边十分危险,接下来,还希望与赵大人一起,为君分忧!”

洪承畴说着,再度提杯。

赵巽只是平静点头,而后一饮而尽。

跟着,几人开始讨论那皇太极撤离三万大军的原因。

“舅舅,您以为呢?”此间,吴三桂开口。

“不知!”

祖大寿摇头:“此一番,那皇太极调离大军,太过蹊跷,至今为止也没有一个具体说法,想来……应是……天佑我大明吧!”

吴三桂点头:“确实如此,若非那皇太极突然撤离三万大军,此一番,我大明北边可是危险了。”

洪承畴、吕品奇等人皆点头,以为是!

这一步,实在是太关键了。

皇太极撤兵,他洪承畴和祖大寿才能苟活,才能继续为大明尽忠。

有人感慨,有人忧愁。

赵巽微微垂着头,心不在焉的喝着酒,不禁想到了北方之人。

图儿,你可还好啊!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